舌尖信得过的美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作者:防伪标签 时间:2019-11-27 16:16
对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进行标识,实现质量追溯,不仅可以让消费者知道产品产地、农药残留是否达标、质量达到什么水平,还可以规范农业生产,实现健康生态标准化种植,生产有保障农产品,确保老百姓“舌尖信得过的美味”。
但现实中,由于追溯技术的方便、低成本,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性尚未获得广泛认可,相关追溯机制有待完善,法律法规无文件可查,追溯行业的市场标准是在混乱中,让曾经被扫描过的印刷标签可以称之为“可追溯性”有多少食品行业一直致力于关注中国人舌尖上的可追溯性,却只为这一新兴行业服务。
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下:
1.不同的监督步骤
在整个农业产业管理方面,我国许多部门实行了分块共管的模式,农产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各执一牌。监管存在冗余,农业生产自身的非工业标准生产再次面临不同标准的可追溯监管。明确食品追溯中急需的监管职能、各环节的无缝衔接等政策因素,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2.生产企业缺乏主动性
生意不错。企业需要投资的是回报。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即使生产者认为有必要,他们也会谨慎选择,谨慎投资,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和借鉴这一新事物。
3.消费者信任度低
关键的一点是,我国多次发生的重大食品质量事故,也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投资进口和境外购买食品的消费。即使是在中国购买的食品也大多持怀疑态度。在消费者眼中,各种可追溯性标签中,哪一个才是质量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技术企业缺乏信用基础是消费者对可追溯性低识别的主要原因。很多消费者认为这只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甚至是一场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闹剧。因此,对价格高的可追溯性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识别是不可能的,也很难进一步实施可追溯体系建设。
供应链信息化也称为动态可追溯性。在整个农产品行业中,缺乏公信力。以技术为支撑的农产品追溯平台和数据库,特别是硬件,消费者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追溯查询时,对结果本身无法信服。整个供应链的结果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结果仅仅因为技术原因无法显示出来。这些因素导致农产品可追溯性服务市场反馈不畅,阻碍了其推广应用。